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

2022-07-01


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



1動物中性粒細胞的形態是什么

中性粒細胞是一種胞質內含有不明顯或“中性”色彩的特殊顆粒的粒細胞系白細胞。靈長類(包括人類)中性粒細胞內的特殊顆粒染色較明顯,而牛中性粒細胞胞質因其內含有大的三級顆粒故呈粉紅色。中性粒細胞核深染致密,分3~5葉。在血涂片上,中性粒細胞略小于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

2什么是“鼓槌小體”

鼓槌小體是個小而圓的核葉,通過一條細絲與中性粒細胞的核相連。正常情況下,可見于雌性動物少量的中性粒細胞內,代表失活的第二個X染色體。其結構與雌性動物上皮細胞內的巴氏小體相似。如果雄性動物大量中性粒細胞中出現鼓槌小體,表明染色體紊亂,如雄性花斑貓XXY綜合征。

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


3中性粒細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急性炎癥時,血中中性粒細胞須進入組織并充當前線攻擊細胞。炎癥部位有趨化因子如白細胞介素-8(IL-8)和補體(C5a)的釋放,從而使中性粒細胞聚集。其主要作用是吞噬和殺滅細菌。中性粒細胞采用一些方法攻擊吞噬體中的細菌,包括形成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陰離子和過氧化氫、中性粒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次氯酸。總之,這些氧自由基和其它氧化物損壞了靶細胞的脂質膜。此外,中性粒細胞也釋放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如防御素和溶菌酶。

4中性粒細胞生成過程是怎樣的

骨髓產生的粒性白細胞和單核細胞起源于共同的干細胞。在干細胞因子和白細胞介素-6(IL-6)的作用下,多能干細胞增殖分化為具有系特異性祖細胞,后者可分化為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祖細胞進一步分化出的前體細胞,即可見于骨髓涂片。早期粒性白細胞前體(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經歷5次有絲分裂,并在分化為成熟的粒細胞的過程中,胞核形狀發生改變(圓形—鋸齒形—分葉),核染色質逐漸濃縮,細胞質內出現嗜天青顆粒或特殊顆粒。對于健康動物,一個成髓細胞在6d時間內通過復制形成16或32個成熟的分葉中性粒細胞。而在炎癥期,為了增加向組織轉移的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此成熟的時間被縮短。

5什么是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簇糖蛋白,能刺激骨髓生成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CSF由炎癥部位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包括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這些細胞因子可以阻止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前體的凋亡,而此凋亡機制是為了正常限制骨髓中成熟細胞的數量。由于CSF延長了前體的壽命,導致血液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增多。另外CSF還能增強成熟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功能活性。

6血液和骨髓中不同組分的中性粒細胞如何鑒別

a.循環池。血管內流動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分葉中性粒細胞,白細胞象中的中性粒細胞來源于循環池。

b.邊緣池。許多分葉中性粒細胞和毛細血管及毛細血管后微靜脈的內皮細胞緊密相連,時刻準備進入組織。這些中性粒細胞不在自由流動的血液中,故不在白細胞象中體現。循環池和邊緣池的中性粒細胞數量大致相等,而貓例外,其邊緣池所含中性粒細胞是循環池的3倍。

c.貯存池。貯存池由骨髓中不分裂的中性粒細胞組成,包括分葉的中性粒細胞,桿狀中性粒細胞和晚幼粒細胞。這些前體細胞將繼續分化為分葉中性粒細胞,能夠滿足犬數天的需求。貯存池是中性粒細胞最大的來源。

d.增殖池。增殖池由骨髓中積極分裂的中性粒細胞前體構成,包括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和中幼粒細胞。

7.骨髓和血液中的其他白細胞是否與中性粒細胞相似?是否也含有不同的組分

與中性粒細胞相似,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也有循環池和邊緣池。但這些細胞沒有骨髓貯存池。淋巴細胞主要貯存于淋巴組織中,而非骨髓或血液中。

8什么是核左移

核左移表明血液中出現了中性粒細胞前體,通常表現為桿狀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多,而晚幼粒細胞和早期前體較少見。當血池和骨髓貯存池中大量的分葉中性粒細胞遷移至炎癥部位而耗盡時,就會發生核左移。這時,桿狀中性粒細胞(和早期前體)未成熟就離開骨髓。雖然核左移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但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引發的炎癥也會引起核左移,例如組織壞死和免疫介導性疾病。

9核左移分為哪幾類

根據桿狀中性粒細胞(或早期前體)濃度增加的白細胞象進行分類,可分為“再生性”和“退化性”核左移。如果分葉和桿狀中性粒細胞同時增加表明為再生性核左移。這種變化相對有利,因為骨髓生成粒細胞的能力可以維持炎癥期間較高濃度的分葉中性粒細胞。對于退化性核左移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一些人認為退化性核左移與再生性核左移正好相反,分葉中性粒細胞濃度在參考范圍以內或以下,伴有桿狀中性粒細胞(早期前體)增多。另一些人則認為退化性核左移指桿狀中性粒細胞絕對濃度大于分葉中性粒細胞,這種情況很少見。盡管關于定義尚有爭議,但退化性核左移顯然比再生性核左移更讓人擔心。退化性核左移是由于粒細胞生成受抑制和/或炎癥部位對中性粒細胞需求過度導致骨髓生成粒細胞的能力不足以維持正常的分葉中性粒細胞濃度。

10什么是成熟中性粒細胞增多癥

成熟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白細胞象包括分葉中性粒細胞濃度增加、無桿狀中性粒細胞(或早期前體)。多種疾病都能觀察到這種白細胞象,如果不了解中性粒細胞增多癥的嚴重程度,這種發現并不具有特異性。成熟中性粒細胞增多癥的白細胞象可概括為缺乏核左移的中性粒細胞增多癥。

11什么是核右移

核右移表現為核分葉過度的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加,可分5葉或更多。白細胞分類計數不包括核分葉過度的中性粒細胞,所以核右移不能像核左移那樣進行定量。當中性粒細胞在血液中循環時間延長時,過度分葉的中性粒細胞便常會伴隨衰老而出現。核右移最常發生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或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的動物(尤其是犬),因為糖皮質激素會抑制中性粒細胞從血管內遷移并延長它們的循環時間。由于中性粒細胞發育障礙引起的過度分葉較罕見,例如貴賓大紅細胞癥、巨型雪納瑞VB12吸收不良、骨髓性白血病動物骨髓發育不良等。

12應激性白細胞象中,最嚴重的中性粒細胞增多有何表現

應激性白細胞象中分葉中性粒細胞濃度嘗嘗增至參考范圍上限的2~3倍。例如,使用內源性或外源性糖皮質激素,犬分葉中性粒細胞濃度可高達35000個/uL。許多伴有成熟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炎性白細胞象與應激白細胞象類似,如果沒有病史和臨床檢查將很難鑒別。

13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主要機制有哪些

a.炎癥期間過量的中性粒細胞遷移到組織(急性細菌感染、敗血癥、壞死)

b.內毒素誘導的邊緣化(循環池中的中性粒細胞向邊緣池轉移)

c.骨髓粒細胞生成減少

(1)病毒(貓白血病病毒、貓免疫缺陷病毒、細小病毒)

(2)骨髓內細胞浸潤(骨髓抑制,如淋巴肉瘤、骨髓纖維變性、肉芽腫性疾病)

(3)毒素(犬雌激素和磺胺嘧啶中毒)

(4)遺傳性(成年比利時坦比連犬、灰色柯利犬周期性造血)

d.中性粒細胞破壞增多(免疫介導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14為什么內毒素血癥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

內毒素的全身作用之一是通過激活粘附分子來增強血液中性粒細胞對內皮表面的粘附力,從而導致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重新分布,即從循環池轉移至邊緣池,并表現為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雖然邊緣池內的中性粒細胞仍在血液中,但它們不會出現在白細胞象上,這種變化稱為假性粒細胞減少癥。后者只是一種急性、暫時性的變化,隨后就會出現中性粒細胞增多,這是因為內毒素能促進骨髓貯存池釋放中性粒細胞。

15為什么細小病毒感染會引起嚴重的白細胞減少

犬貓細小病毒的靶細胞為處于快速有絲分裂的細胞,包括造血前體細胞。由于中性粒細胞半衰期較短以及粒細胞生成障礙導致血液和骨髓中的中性粒細胞很快耗盡。此外,由于病毒侵害腸腺細胞造成絨毛狀腸上皮壞死脫落,結果導致腸道吸收的內毒素增多,從而進一步加重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細小病毒感染的典型血液學變化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但無血小板減少癥或貧血。

16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有哪兩種機制

a.血中中性粒細胞去邊緣化或/和骨髓池釋放

(1)糖皮質激素(給藥,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

(2)腎上腺素(焦慮,體力消耗)

b粒細胞生成增多和骨髓貯存池釋放

(1)炎性疾病:傳染性(細菌、真菌、貓傳腹);非傳染性(免疫介導,壞死,溶血)

(2)副腫瘤(腫瘤產生CSFs)

(3)急性或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17哪些組織發生炎癥不會出現炎性白細胞象

發生在膀胱、腸道、表皮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性粒細胞性炎癥通常不會引起白細胞象出現明顯變化。因為這些部位缺乏炎性介質(如CSFs)或組織隔離保護。因此,在粒細胞生成和白細胞象上不會出現全身性炎性反應。
  • 本文分類:犬類疾病
  • 瀏覽次數:231 次瀏覽
  • 發布日期:2022-07-01 17:20:27
  • 本文鏈接:https://cht.petzuo.com/犬類疾病/狗是如何患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
  • 分享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評論

    搜索